[英语]新题型出现几率小 听读写训练要强化_各地资讯动态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英语]新题型出现几率小 听读写训练要强化

发布时间: 2007-02-15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考生须达到的要求

英语高考是一种带有人才选拔性质的语言测试,虽然今年我省高考还没有正式使用新课程标准命题,但在这两年的过渡时期里,英语高考题中还是或多或少地体现着英语新课程标准推行的印记。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语言技能目标有八级要求,这就是说,高三学生应达到这八级要求,具体要求如下表:语言技能目标

可以说,上述八级语言技能目标将与2007年乃至今后的高考英语命题息息相关。因此,考生应熟悉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听、说、读、写、译的具体要求及现行高考英语的命题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吃透高考考点

NMET试题既体现“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要求“在稳定中求发展”的命题指导思想,遵循“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命题原则,知识型试题,注重于知识的记忆、简单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型试题求解方法灵活,思维容量大,具有以下特点:1.创设新情景,结合双基考能力。其实,每年英语高考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大同小异的,改变的只是题设。高考就是创设新情景,以新题的形式来考查旧的知识点,只要考生将知识掌握了,再新的题也不会感到为难。2.书面表达题条件、较开放,拓展考生思维空间。3.提出新信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能力。4.从已有知识结构出发,推陈出新,考查创新能力。

面对纷繁的高考试题,教师和学生应该主动去研读这些题型,从中找到今年高考趋势。如研读湖北省近三年自主命题,找出考点的共性;研读外省市自主命题,找考点趋势;对相同考点试题对比研究,找考点变化;对不同题型试题分类研究,找考点的差别。

2007年考纲特点

备战高考,就必须熟悉考纲,了解考纲的变化、特点,分析命题趋势。

1.要学会研读考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2007年《考试大纲》总的趋势是稳中求改,稳中求变,稳中求新。我们应该将《考试大纲》作为高三师生必学内容,通常学习使学生对①考试性质②考试内容与要求③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④题型示例⑤语法项目表等有清楚的了解,领悟高考性质,明确命题原则,掌握能力要求的层次,做到“纲纲结合”,“纲题结合”,“纲评结合”。

“纲纲结合”就是将“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结合起来,进行对照,把“大纲”中对考试的宏观要求与“教纲”中教材的微观规定结合起来,从而把握复习的方向,找准重难点和落脚点。

“纲题结合”就是要将《考试大纲》中考试内容、语法项目、能力要求题目化、题型化,要通过学习将考试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将能力要求分解为若干层次,根据子目标和不同层次的要求,命制或组编与之相对应的训练题。通过训练达到“大纲”中的能力要求。否则学习《考试大纲》就是一句空话,就会流于形式。

“纲评结合”就是将考试大纲与2006年高考英语试题评价报告结合,明确专家们对2006年试题评价哪些方面是肯定的,哪些方面需要克服或改进,感悟2007年高考命题的趋势。

2.要求掌握2300余个词汇

今年的英语考试大纲中附有12页的“语法项目表”,它明确了对考生所需掌握语法知识的要求,该表来自《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是语法知识类试题命制的依据;“词汇表”同样来自该教学大纲。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三考生毕业时应掌握的单词量为2000多个,新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词汇量为3600多个,而按照今年考纲的要求,考生掌握的词汇量应为2300多个,主要包括了教学大纲上的2000个单词,另外增加了新教材上出现的全部300个新词汇。

3.出现听力填空题

在今年的英语考纲的“题型示例”中,出现了听力填空题,这类题在去年部分自主命题的省市中出现过。这类题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听完一段阅读后,再根据对短文的理解,进行填空,这类题综合考查了考生听、读、思维、写的能力,对相关一部分考生而言有难度。今年我省英语高考仍然是自主命题,估计听力填空题出现的几率不大。下阶段复习建议

在了解了今年新考纲的特点,并通过研究,认识了高考试题“重基础,重能力,重综合”的特点后,我们的师生要继续坚持以考点为依据,以课本为载体,以能力为重点,实行滚动复习。

(一)基础知识复习

1.词语2000版《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词语搭配;3.惯用法;4.语法12大项92小项;5.交际用语;6.课文(写作);7.听力词语复习可采取4种形式,建立两本台账,达到两个目标。4种形式:滚动法复习;归类法复习;训练法复习;扩张迁移法复习。2本台账:记住了的“收入台账”;没记住的“欠债台账”。2个目标:对词语的音、形、性、义能理解,会运用;语法复习注意抓重点,抓基础,抓理解,避免偏,过难,过深,突出动词的运用。

(二)能力培养

英语高考主要涉及词语运用、语法运用、语言书面表达、口语交际、阅读理解、获取信息、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语篇体验、语言校验等能力。备战高考做题要适量,欠量不行,过量不可,一般而言,第二轮复习一周二大套题,训练要及时评讲、对错题及时纠正,这样才能产生最佳效应。

(三)改进复习方法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到高考之前都应保持源源不断的输入。

一是“听”的输入。

“听”是加大语言输入的最为快捷有效的手段,要坚持每天听一点,以便保持语言的节奏和频率。英语听力测试在把握所听内容话题中心的同时,要注意对具体事实信息的把握。如话题所涉及的具体时间、地点、数字、人物等等。这些问题多以when,where,who,what,why,how等疑问词开头。

二是“读”的输入。

对阅读要扩大量度,拓展广度,增加强度,加快速度,提高效度。量度指春季要达200―300篇阅读量,日均量2―3篇,扩展广度,指考纲规定文章题材多样,古今中外,方方面面,跟进时代,贴近生活,读英文报纸、杂志就更有好处,要知道高考的选材多数来源于最新的书报时文,原汁原味。加快速度,指速度要达到60―70WPM。提高效度即理解的深度和准确度。

阅读可采取:分类读、按题材分类,按体裁分类、五篇套类、限时阅读类、试题类型类。

阅读是理解的前提和手段,理解是分析、加工和处理信息是阅读的目的和结果。阅读理解的体裁多样化,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解题技巧。若为记叙文,应着重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抓住某些关键性的词句数据及提供重要线索的细节,若为议论文或说明文,则应特别留意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因为首句、属点题、尾句属结论,有些重要的人名、地名、物名或数字、年代等,可用铅笔做个记号一来醒目,二来便于核对。

阅读主要考查的知识点:①掌握主旨大意,辨别主旨句与细节关系的能力;②归纳全文信息,理解全篇信息问的逻辑关系并推进推理、判断的能力;③深层理解,挖掘文章没有明确表达的意义的能力;④数据推理、图形辨认、结合常识、理解主题的能力;⑤既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去理解和判断推理;⑥较复杂的长句难句的处理能力。

三是“写”的输入。

这里的写主要是指书面表达,英语书面表达所占分值较大,该题得分多就能为英语得高分打下好的基础。一般而言,在备考中进行“写”的训练,一定要遵循以下的方法,当习惯成为自然,写就不是难事。

第一步:明确体裁,掌握格式。

在复习中,考生应详细了解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及格式,各种文体包括:书信、通知、日记、便条、记叙文和说明文等。若是记叙文,要弄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若是说明文,要了解说明的主旨以及说明的顺序;若是以图画形式提供情景,即看图作文,首先应看懂每幅图的意思,还要弄懂几幅图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抓住要点,一一对应。

能否找出覆盖主要内容所有要点是得高分的关键,高考的评分标准一般分五个档次,要点越齐全,得高分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若欠缺要点或描述与表达内容要点无关的,得分当然低。一般要求找出5-6个要点,可先用汉语列出。

第三步:选词造句,点石成金。

书面表达要求用100词左右写出包含5-6个要点的短文。从近几年高考英语参考答案看,一般都以8-10个句子组成一篇文章。若用较少于8句话来表达,则句子容易复杂冗长,容易失控;若用多于10句话来表述,则句子零乱与琐碎,文章缺乏整体感。且大多数用简单句,少数用并列句和复合句。

另外,应提醒考生在做题时,要善于避生就熟,如某个词、某个句型想不起来时,可采用“回避”的方法,在不改变原有意思的前提下,转换为自己熟悉和有把握的词语和句型来表达题中所规定的内容要点。

第四步:合理安排,联句成文。

书面表达不仅仅是“句子堆积”,要注意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如何使文章上下衔接自然、紧凑。用好各种连接词,对写出一篇有“英语味”的文章很重要。掌握了常用连接词,学生叙事时,就不会杂乱无序,东扯一句西扯一句,前言不搭后语,就知道怎样用连接词来连接所要表达的内容了。

第五步:检查修改,誊写工整。

做书面表达时,力求用词准确。作文写完后应认真阅读,检查文章中的拼写和标点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等;检查词数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内容要点是否全面,删繁就简,使表达更加精练,措词更加恰当。定稿后应认真誊写,要求书写规范、正确、美观,并保持卷面整洁。

(荆楚网(楚天金报)记者赵莉实习生张寒随整理)

主讲人

陈明星:特级教师,黄冈中学教务处主任,黄冈市人民政府督学,湖北省第六批特级教师,第二届全国中学优秀外语教师。在30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他先后就“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法”、“高中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法”和五读教学法,以及“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20多年的实践与探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