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打破“人教版”垄断增“自选动作”_高中课改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高中教材打破“人教版”垄断增“自选动作”

发布时间: 2007-09-10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从今年9月1日起,北京高中生开始更换新的课本,语文、政治、物理等科目皆在更换之列。

不过,可能没有哪一次的课本更换会像今年这样吸引了如此多的眼球。早在8月初,新课改中,北京一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语文教材就曾被说成是“把鲁迅轰下神坛”,而引发了众多关注和争议;紧接着生物、历史等课本新的增删调整也相继引起关注,比如,历史课本中“两次世界大战”从必修课程中“退场”。

课本牵动着千家万户,而这样的更新换代无疑引起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强烈关注,这体现了教学理念上什么样的变化?

记者采访了处于舆论关注之中的新版教材的编写者、北京市基础教育部门的研究者等相关人员,发现对于课本内容的调整,并不能够用单纯的“选修”、“必修”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不再列入必修”来解释,素质教育的理念,正在这一次新课标、新课本走上讲台的过程中得到身体力行的实践,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在践行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过程中不断被探索、被改变,对于公众来讲,理解了新教材编写的背景和新课程改革的思路,也许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素质教育改革目前所处的一种状态。

大变脸 北京高中教材不再是“人教版”天下

9月初是开学的日子。

读高中的小林领到了今年新版的高中教材,发现比起几年前师兄师姐们用的教材相比,变化很多。拿历史课来说,几年前师兄师姐们用过的只有3本历史书,一年学习一本,但是小林一下子领到了八九本历史教材,上面还特别标注出了选修和必修。据悉,从今年9月起,北京市高中学生将全部换用新版教科书,小林的老师们为此接受了一个暑假的新课改新教材授课培训。

北京市的高中课改在本月正式启动。以语文为例,北京语文教材将不再统一使用“人教版”,东城、西城、朝阳、石景山等9个区县将使用“北京版”语文教材,其他区县使用另一个出版社的语文教材。

在今年8月,就是此次课改其中一个版本的语文课本,由于被误认为是用金庸的武侠小说等替换掉鲁迅的名著,在网络上引发“把鲁迅轰下神坛”的争议。不过,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新一代的中小学生到底该读什么样的语文书?

此后,其他课程新教材的调整也纷纷浮出水面,有消息称,新版生物课本以课外阅读等方式介绍了包括细胞工程、克隆哺乳动物、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在内的生物科技前沿信息。此外,改版后的高中历史课本的一些版本变化更大,“岳麓版”的历史课本改变了传统的编年体编写方式,改为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编写,并将历史课的内容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专题分别编写成书。还有消息称,两次世界大战也不再列为必修内容,而是作为选修内容列入选修课本。

对于“选修”和“必修”、内容的增减调整,一些人认为,中学课本改变了某一个版本一统天下的局面;也有些人表示,这些变化真的都合理吗?比如,两次世界大战不列入必修肯定会影响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关注。

北京并不是课改“吃螃蟹”城市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编辑室贺军告诉本报记者,3年前,全国开始进行新的高中课程改革尝试,每年都有几个省要进入“实验区”,对于北京来说,今年是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已经是第四批第16个进入“实验区”城市,此前,已经有包括广东在内的15个省市分3批实行了新课标,使用新版教材。

怎么变 必修和选修教材没有轻重之区别

教材“变脸”只是表面现象,隐含的却是素质教育在中学课堂中步伐的日渐深入。比如,类似“两次世界大战不再列入必修”这样的调整,甚至引起了社会上许多人关注,一些人认为这必然影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关注,有些教师也认为,类似这样的自主选修的内容,学校还是会考虑将其纳入必修课程。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新版教材总编都认为,这样的看法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次课改的真正思路,其背景是中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已经不再流于形式,而是在和以往的教学一脉相承的背景之下而做的新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尝试。

“即使两次世界大战列入选修课,学生也要和必修一样学习,因为今后的教育不再是知识点的教授,而是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本次新版教材的总编、北京特级教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行新的课程标准,是区别于过去的教学大纲,是对学生学习机制、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的大的变革,是我国教育迈向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标志。

“本次课程改革的最醒目的一个地方在于设置了选修和必修,但是千万不要将它们等同于大学中的选修和必修,这两者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打个比方来说,运动员一般要完成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自选动作却是最能体现其个人风格的”。

他说,必修部分是学生必须学习的最核心的知识和最基本的能力,而选修模块中,体现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展空间,这实际上是把学生变为了学习主体,由被动式学习变成主动式学习,学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总体把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变了啥 引入新史学观和专业领域学术问题

教材多元化带来的直接作用,是不同编者的新鲜观念的注入。以历史为例,在教育部颁布的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学生要通过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用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岳麓版历史教材就是新教材中特色比较鲜明的版本之一,教材的一位编辑告诉本报记者,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他们放弃了大纲版教材沿用了多年的中外分开的断代史,而改为中外混编的专题史编年体方式,分专题进行阐述。

此外,在这个版本的教材里还引入了学术化的问题“李约瑟难题”,这个难题是由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提出的,他发现,尽管中国古代技术上的发展水平很高,但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后于西方。这一疑问是许多学者们所关注的,现在也被引入了历史必修课本中。不过,教材编写者认为,尽管这个内容稍显偏向学术方向,但是这恰恰体现了高中课改的理念,就是鼓励学生们去思考和探讨。

专家 如何保证考试公平

“不过,千万不要认为,这一次的课改是对此前我们的教育经验的一种颠覆,恰恰相反,它吸收了过去几十年来优秀的改革经验。”参与了高中新课改的专家、北京教科院基教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王云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老师对教材的理解至关重要

实际上,想教好这本教材并不容易,而在普及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传授方法至关重要。

一位资深教育专家告诉本报记者,拿语文教学来说,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教学受到前苏联影响,语文教育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而忽视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最近30年来,我们不断强调能力的培养,但是有些老师甚至把能力培养误解为做题和反复训练等。直到2001年开始,才把素养的培养列入高中课程改革,因此,新课改的普及,对老师的培训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对于一些人所担心的,教材多样化是否会影响高考的公平性,一位新版教材总编表示,这个预案已经有了,至于具体如何操作,今后的考试说明中将会具体出台。另一位新版教材的总编表示,高考很可能也会再有变化,最后是否就以一张笔试试卷来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也在研究中,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视动手和实践能力,这方面将来如何计入高考成绩也正在研究,“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够顺利解决,这将更符合目前我国国力提高与世界接轨情况下的人才培养方针。”

不过,一位资深的课程研究专家也向记者表示了忧虑:目前,一些科目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差距较大,部分版本的新课本在教材中加入了更多的辅文和资料,“以前一门课程可能只需要一两本书就能搞定,现在有的科目的新版教材达到了八九本之多,如果选修必修内容都要开足马力,实际上课程的分量更重了。此外,如果选修课不设考试,那么可能很多学校会放弃开这样的课程,但是,如果选修内容也要列入高考之中,如何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