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辅导:高一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_高一语文学习方法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专题辅导:高一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

发布时间: 2011-08-08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这首诗写于1932年的冬日。当时的诗人因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被国民党逮捕,被关押在看守所中。据诗人自述,写这首诗时是在一个早晨,一个狭小的看守所窗口、一片茫茫的雪景触发了诗人对保姆的怀念,诗人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这首诗。诗几经辗转,于1934年发表。诗人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个笔名,并且一跃成为中国诗坛上的明星。

诗中的大堰河确有其人,其故事也都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诗人完全按照事实,写出了诗人心中对保姆的真切感情。然而,这首诗又不是在写大堰河:她成了一个象征,大地的象征,一个中国土地上辛勤劳动者的象征,一个伟大母亲的象征。大堰河并没有名字,大堰河只是一个地名,是生她的地方。大堰河是普通的。她的生活中都是些平常普通的小事,那是她苦难生活的剪影。她的生活空间是有枯死的瓦扉的故居,是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死后也只是草盖的坟墓。她的生活是乌黑的酱碗,是为儿子缝补被荆棘扯破了的衣服,是在冰冷的河里洗菜、切菜。她的儿子、丈夫都在她的照料下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在她死后,他们就失去了这些,他们在炮火中,在地主的臭骂声中活着。她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些和土地连在一起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们都植根在大地上,都有着劳动者的伟大品质。

大堰河并不是没有快乐,那快乐是伟大母亲的慈爱和对乳儿深深的爱。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她从没有忘记来抱我,抚摸我,在我离开她时,她还在夸赞我,还想着我的结婚。大堰河同样爱着她的儿子和丈夫。她死时,他们都哭得很悲伤。大堰河,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诗不押韵,各段的句数也不尽相同,但每段首尾呼应,各段之间有着强烈的内在联系;诗歌不追求诗的韵脚和行数,但排比的恰当运用,使诸多意象繁而不乱,统一和谐。这些使得诗歌流畅浅易,并且蕴蓄着丰富的内容。诗人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典型的意象,以散文似的诗句谱写出强烈的节奏。诗歌具有一种奔放的气势,优美流畅的节奏,表达了诗人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感情,完美体现了艾青的自由诗体风格。

大堰河原型

诗中大堰河的模特儿就是大叶荷。原来大堰河是大叶荷的谐音。艾青家乡浙江金华方音大叶荷与大堰河是一样的。距离艾青家的村庄畈田蒋村约有五华里的地方有个叫做大叶荷的村庄。保姆大堰河的苦难经历正同祥林嫂那样,似乎连姓名都没有,以村庄的名字大叶荷替代为她的姓名。她出生于穷苦人家,自幼就被贩卖到畈田蒋村当蒋忠丕的童养媳。她在生了两个孩子以后,丈夫蒋忠丕死了,为生活所逼,又不得不改嫁给姜正兴为妻。因为她来自大叶荷村,于是村上的人都叫她为大叶荷。所以诗的开头写道: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初学此诗的中学生,往往以为大堰河是一条河的名字,拟人写法。这一点讲清楚,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

大堰河善良、勤劳、坚强,的确是个旧中国的农村妇女的典型。她饱受了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得到的是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但她心地善良,勤劳朴实,性格坚强。清早,搭好灶火,操劳饭食;深夜,缝补儿子们被荆棘扯破的衣服。有时还要包好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掐死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尽管要做的事很多,但仍要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和理想,她含着笑洗衣、涤莱,她含着笑喂猪、晒豆晒麦,不畏艰难困苦,辛勤劳动,表现了她的坚强性格。

大叶荷怎么成为艾青的保姆的呢?艾青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的一个叫畈田蒋村的地主家庭。母亲叫楼仙筹,生艾青是难产,艾青三天三夜才从娘胎里出世。长辈们以为很不吉利,请算命先生占卜,说艾青在家要克死爹娘,便规定他对自己的父亲只能叫叔叔,对自己的母亲只能叫婶婶,不能叫爸爸、妈妈。艾青父母封建迷信意识很浓,为了避免克死爹娘,索性就把艾青扔了出去,寄养到十分贫苦的大叶荷家中。然而,贫苦到了极点的大叶荷,正象祥林嫂敢于砍土地庙的门槛那样,不信神鬼,不信算命先生,不因艾青受父母的歧视而对他冷淡,而是充满了对他真诚的热爱和希望: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艾青长到五岁,父亲蒋忠樽叫他念书去了。这时,艾青便惜别了大叶荷。过惯了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艾青,带着满身的尘土和泥浆回到自己家里,却再也过不惯地主家的生活。艾青刚离开大叶荷时,常常偷偷地跑回到大叶荷家里去;在自己家里,也喜欢同雇农、大叶荷的第三个儿子睡在一起。长大后的艾青,终于背叛了资本阶级,坚定地站在贫苦农民的立场上,对哺育他的善良、勤劳、坚强的大叶荷表现了深厚的情谊和无限的敬仰。艾青后来回忆这段难忘的童年生活时说: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

作者写确有其人的大叶荷,但却不被真人真事所局限。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不是随手从生活中拈来的,也不是机械地照搬生活的现象,而是经过作者的辛勤劳动,从丰富的生活中加以概括提炼,创造了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形象。大叶荷这样的人,在旧中国有千千万万,到处可见,遍地皆是,但大堰河这个艺术形象,却比生活中的千千万万的大叶荷般的人物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所以当读者一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时,不仅感到真实可信,形象亲切,而且还受到了深刻的美的教育。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