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农:当高考招生的不公平转向发达地区_天下杂谈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燕农:当高考招生的不公平转向发达地区

发布时间: 2014-03-10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2016年广东异地高考的考生将达4.2万人,成为全国外来考生第一大省。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建议,招生计划应改为以考生人数为基数,若按现在基数+增长的模式,考生输出省的录取比例会越来越高,考生输入省的优质学校的录取比例会越来越下降,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何谓基数+增长的招生计划模式?就是每个省确定一个招生计划基数,平均每年以3%幅度增加招生数。举例来说,A省和B省的高招计划基数假设同为1000个名额,对A省来说,即使考生外流到B省参加异地高考,其基数不减少、招生计划仍增3%;而于B省,无论输入考生规模多大,其基数不变,招生计划每年也只增3%。

显然,对于北上广这些既集中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又是劳动力输入大省、市的地区,在放开异地高考政策后,曾经的教育政策红利将受到冲击与稀释。道理异常简单,原先是在自主命题的壁垒中关起门来吃独食,而今,每年投放的招生计划没有多大增长,却必须面临外来务工人口子女的平等竞争,使本地考生的红利缩水。

事实上,教育部部属高校长期以来将更多招生指标投放在高校所在地并实行基数+增长的模式,早就饱受各方诟病,因为它严重损害了不发达地区和人口大省考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数据显示,在上北大、清华的机会上,北京户籍考生32倍于河南户籍考生。遗憾的是,这种不公平一直延展至今。

但是,随着异地高考的改革实施和劳动人口流动,教育逐渐向法定权利平等回归。这时候,传统招生计划投放模式对不发达地区和人口大省考生设置的不公,开始出现倒挂逐渐转变为对发达地区考生的不公。那么,招生计划基数+增长的模式改还是不改?从教育机会公平的角度讲,改是应然的;从教育资源配置话语权上看,教育高地区域很有可能推动这种变革。

汶川大地震那年,教育主管部门在权衡利弊之后,协调在四川招生的高校,在省内重灾区和其他地区,依据考生数量分别投放招生计划,以确保重灾区考生与其他地区考生入学机会平等。这是一种基于公平考量的探索和实践。换言之,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各重点高校,都曾认为按考生基数投放招生计划是公平的。只是,这种公平并未得到扩展。

对不公平制度进行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如果由高招不公倒挂推动了招生计划配置改革,其出发点和过程虽让人不免遗憾,却也还算是迟到的正义。其提醒我们:不要到了自己利益受损的时候,才想到改革;只有让公平成为最大公约数,自身的利益才不会日后受损。

作者为大学教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