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逃离香港的大学_港澳报考指南_香港大学-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他为什么逃离香港的大学

发布时间: 2007-03-27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编者按 这两年,赴港念大学风靡内地。许多优秀高三生都把目光投向了香港这个国际性大都市。家长们更是口口相传,互相推荐。一度,社会上传出了“北大清华沦为二流”的声音,而香港的一些三流大学分数却被炒得很高。

但是很快,消息传来,一些毕业于内地著名高中的学生尖子竟然适应不了香港的学习和生活,退学回家!这让很多人吃惊,香港和内地语言相通文化相近,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学生会铩羽而归?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适合我们也没必要削足适履。与其兴奋而去惨败而归,再复读一年蹉跎岁月,或让一些内地大学兜底,不如精心挑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为将来继续深造做好准备。

赴港上大学虽热,但这关乎个人命运、家庭未来,还是多多审视前车之鉴,做一些冷静思考。

圣诞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在香港理工大学的同学小汪拎着一大袋水果到我宿舍,我以为他刚采购回来,却听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我后天就回北京,这些水果留给你吃吧。”我一下懵了,这也太突然了。

“我不想在这里上了。”我关心他以后怎么办,他沉吟片刻说“可能复读吧”。我一时无语,心中怅然,我们这个专业录取的5名内地生,一个没报到,小汪这一走,就只剩下3个人了。我决定和他好好谈谈,劝他最好能留下来。

第二天,小汪告诉我,他觉得香港怪怪的,香港人也怪怪的,他不适应、不喜欢这里的许多东西,再也不想勉强自己了。我说,尽管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内地学生到香港也会有一定的不适应,关键是要调整自己。但在他的坚持下,我只好放弃了,小汪离开了我,一个人回北京了。其实小汪毕业于北京著名的高中,成绩优秀,他是在大家艳羡的目光中奔赴香港上大学的。但短短3个多月,他经历了人生又一次的考验和抉择,但最终选择了放弃和逃离,实在让人惋惜。

应试高手独立生活成问题

随着香港各大学制定优惠政策吸纳内地优秀生源,最近两年内地优秀考生也逐渐开始了解和认识了香港高校的优势和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内地优秀学生选择到香港上大学。但是毕竟这些学生在内地生活学习了18年,对香港的了解只是皮毛,在到香港的求学准备中,家长和学生的注意力也往往集中在选学校、选专业,带多厚的衣服、带什么零食等方面,而忽视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我想,小汪最大的问题是到香港求学的心理准备不足。这不仅包括了解香港的人文、历史、文化和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也包括熟悉这里的大学、专业、课程和授课方式和特点。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自立、独立、思乡的心理准备,锻炼与他人相处、交流沟通的能力等。这些对于在宽松教育环境下的成长起来青年人来说不应该有问题,但对于我们这些从小上奥校、业余时间忙于各种文娱体育考级,初中和高中都拼命啃书本,没有一点自己时间和空间的应试“高手”来说,还真有一定的难度。

毕竟,在内地学校优秀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好加各种“证书”多。如果高考成绩优异,考上重点大学他(她)就赢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对于多数到香港就读的内地学生来说,这是18年来第一次长时间、远距离离开父母,离开家。对自理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那更是一种挑战。

比如我们从北京到深圳再到香港的过程:从进入机场开始,一切就要靠自己了;办理登机手续、过两道海关、乘火车换地铁再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等,很多同学没有家长陪伴,就只能独立作战。而且,内地同学不会粤语,给交流带来极大不便。

同学们感同身受的是,初到香港的兴奋劲儿一过,就非常想家。我想,这是独生子女后遗症――家长对惟一的孩子过分地呵护和过分地代劳,无形中造成了部分同学的“高分低能”。

全英文教学让内地学生难适应

到香港就读最具诱惑力的因素之一是全英文教学,也是内地诸大学与香港的大学授课方式的最大不同。尽管多数同学能够在开学后一段时间内适应英文授课,但在听力、口语方面的劣势仍影响和限制了我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这对一些同学的自信心也是不小的考验,有些人到现在还没有适应校园内的全英文交流环境。

香港的大学特别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团队精神培养。那里很多课程的作业、小组演讲、小组报告都要由四五名同学共同完成,课程的评定以小组为单位打分,同一组的学生会获得同一个分数。这种方式就容易出现个别同学自己不出力,靠分享别人劳动果实“混”分的情况。而我们以前几乎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训练,且喜欢单打独斗。所以,一身个人英雄主义的内地同学很不习惯,更不愿为他人做嫁衣裳。时间一久,有些同学感到懈怠,迷失,甚至厌学,就整天整夜泡在电脑上,打游戏,看网页,课也不去上。

吃不惯睡不好融入香港社会并不简单

而真正影响人的是无孔不入的生活习惯问题。

由于香港时间和北京时间有时差,内地同学一般习惯夜里12点左右睡觉,然而这个时候正是香港同学活动的时间,楼道里的响动很大,走路声、开关房门声,说话声,笑声……要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安静下来,因此把自己生物钟调节好,或是增强抗干扰能力也是融入香港大学生活的重要一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好一日三餐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尽管香港美食非常著名,但香港的物价尤其是食品的价格却也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我们这些内地学生,实在不敢奢望点菜。无论是在学校食堂还是校外餐馆,份饭里肉量远远大于蔬菜量,导致蔬菜的摄入量严重不足。除了搭配的问题,饭菜味道让我们内地同学也不敢恭维。概括起来是“可以吃饱,但很难吃好”。由于在生活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香港的环境,不少同学出现了厌食和焦躁的症状。

其实,我身边一些内地同学与小汪一样,也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别扭”。这与少数香港学生对内地生不友好有关。我的一个同学就遇到这种情况:一位香港学生用英文责问他,“你为什么来香港?我讨厌内地学生”。

生活习惯的差异确实让我们融入学校的生活不那么简单。比如,香港同学不喜欢内地同学聊天时堵塞行人道,内地同学也讨厌他们的彻夜不归;香港同学反感内地生大声聊天、打电话,内地生看不惯香港同学衣着太随便等等。

当然,这些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想必到哪里都会有,关键是如何面对,如何调整,如何想方设法融入香港社会。

说实在的,香港的大学在教学、科研、思维方式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有足够的吸引力,值得我们前去学习。我想提醒师弟、师妹们在做好去香港就读的硬件准备时,心理、心态的调整也许更为重要。

资讯时评:

“从香港退学”给公众的善意提醒

3月27日,中国青年报刊载《他为什么逃离香港的大学》的文章称,这两年,赴港念大学风靡内地。许多高三学生都把目光投向了香港这个国际性大都市。家长们更是口口相传,互相推荐。一度,社会上传出了“北大清华沦为二流”的声音,而香港的一些三流大学分数却被炒得很高。但是很快,消息传来,一些毕业于内地著名高中的学生尖子竟然适应不了香港的学习和生活,退学回家!

我赞同这篇文章的编者按:“不适合我们也没必要削足适履。与其兴奋而去惨败而归,再复读一年蹉跎岁月,或让一些内地大学兜底,不如精心挑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为将来继续深造做好准备。赴港上大学虽热,但这关乎个人命运、家庭未来,还是多多审视前车之鉴,做一些冷静思考”。而不要陷入从众误区。

香港大学有优越的物质资源、有全球背景作为支撑、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可不要忘了,香港文化更有西方文化的痕迹,香港更有全英教学,尤其是孩子要接受独立生活的考验。这对于自我调节、适应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而言,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身体、心理和能力的蜕变,难度还是很大的。调节不好或不能调节,就会产生压抑感、危机感。没有安静、稳定的心理环境,再优秀的教育资源也就成了摆设。有的学生选择从香港退学,就是典型的例子。

还有一点,不少学生选择去香港读书,是因为那里的奖学金非常丰厚,有的大学已多达50万元港币。这就不能否认有些状元是受这些金钱吸引,而选择到香港念大学的,将求学机会当成了金钱的附属物。虽然经济目的能够达到,可学习兴趣、动机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受到了忽略,这种教育非理智行为比从众心理更有危害。

所以,选择大学更要和孩子的心理、兴趣特点吻合,而不要盲目跟风,心理从众。香港因为商业性非常浓郁,造成了文化发展的氛围不够。如果学生想进行深层学术研究和开发,香港大学就不如内地的大学更有优越性。对香港教育颇有研究的北京大学孙东东教授说,“香港高校是长于实用教育,短于基础研究”,“香港高校我的感觉是基本不做基础研究,大学教育经费比内地高很多。师资上,有国际教育背景的教师多,但是大师级教师少。考生如果要学数理化,如果以后打算搞科研,我不建议他们去香港”。(中青网)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