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2000毕业生挑3万就业岗位 供不应求_北京院校动态_北京高考-查字典北京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中国传媒大学2000毕业生挑3万就业岗位 供不应求

发布时间: 2015-05-12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中国传媒大学招办主任侯隽老师

中国传媒大学招办主任侯隽老师(左)做客新浪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重点工程大学,而且也已经正式进入了国家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的行列;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的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新增翻译、数据资讯报道及无线多媒体广播技术专业;中外合作专业成绩全部合格可拿两校学位证;2014年为2000本科毕业生提供3万就业岗位。

2015年高考即将拉开大幕,高校招生有哪些新政策?2015各高校招生计划、招生政策有何变化?为帮助考生了解最新资讯,新浪高考频道特别邀请中国传媒大学招办主任侯隽老师做客新浪,在线解读2015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各类政策并解答考生疑问。

访谈重点内容摘要

1、中国传媒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重点工程大学,而且也已经正式进入了国家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的行列;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的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

2、传媒领域学科的优势和综合特色是什么?

我们学校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的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资讯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等为龙头的,涵盖了文、工、艺、管、经、法、理等多学科的综合发展、协调发展,并且相互交叉渗透的这样一个学科体系。

2012年在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我们学校的资讯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艺术学理论和设计学位于学科的十强。目前我们学校有4个学部,一个协同创新中心和直属学院,相当于拥有资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两个国家的重点学科,传播学一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还有资讯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三个一级学科北京市的重点学科。

3、有什么比较优势的学科或专业?

我们依靠于传媒领域的这些学科优势特长,也带动了其它学科的发展。我们在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的学科发展上都突出了传媒领域的特色和优势,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新增的专业方向有翻译,重点要培养资讯和影视翻译的人才。另外,我们在资讯学下面有一个数据资讯报道方向,在通信工程下面增了一个无线多媒体广播技术方向。这三个等于是在专业和方向上新增的。另外,我们中外合作办学的也有三个专业,是今年第一次招生,一个是传播学,一个是广告学,还有文化产业管理。

4、中外合作具体是什么情况?

中外合作办学传播学的专业是跟美国的密苏里大学联合设立的。它采用双校园的学习模式,前两年在传媒大学学习,后两年,对于能够达到密苏里大学要求的学生,实际上对外语要求会高一点,要达到它外语要求的学生,三四年级可以到密苏里大学去进行学习。如果全部成绩都合格,符合了两个学校毕业的要求,一个是可以拿到传媒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同时也能够拿到密苏里大学的学位证。

另外两个专业,一个广告学和文化产业管理,是跟纽约理工学院合作。这两个都是3+1的形式,三年在传媒大学,另外一年是符合对方的要求,那一年可以到国外去学习。不论哪个专业,即使在国内传媒大学学习,我们也会邀请合作学校的知名教授,跟传媒大学的教授一起共同进行课程的培养。

5、有没有专业级差,或者录取规则是怎样?

中国传媒大学是重点本科、211,肯定是在1A。今年因为北京也已经进入了平行志愿,我们对于平行志愿的省份提档比例是105%。原则上,如果服从调剂,原则上是提档不退档。对于顺序志愿的省份,我们是110%的投档比例。

另外,我们学校是有专业级差的。一二三志愿有2分级差,因为可以填6个专业志愿,从第四个专业志愿开始,不用再考虑级差的问题,后面所有的都是一样。

6、有转专业的政策和机会吗?

二年级刚开学的时候和三年级刚开学的时候,相当于念了一年和念了两年之后可以有两次机会。另外,我们学校还有辅修双学位,也很好。万一你没有选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专业,入校之后如果学有余力,在本专业学得成绩很好的情况下,还可以选择我们的辅修双学位。

7.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以及深造、出国的一些情况是怎样的?

2014届毕业生,本科毕业生有2200多人,就业率达到了接近98%。因为学校也给大家提供很多就业的信息、招聘的信息,办很多招聘的专场会。我记得2014年毕业生,我们学校收集了大概将近1300家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提供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实际上跟总体的需求是1:8或者1:9,实际上我们的学校是供不应求的。

我们学校本科生2200人左右,其中超过1/4的学生,在国内知名的985、211高校学习,还有进入了国外知名的学府进行研究生的深造。25%、30%比例。

8. 自主招生的政策是怎样?

我们学校做自主招生,包括我们艺术类的面试,都做了很多年,考官们都是非常经验丰富。对于他们眼中的高中生,可能他们看一下,或者说进行一些交流,其实就对考生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是觉得,其实不要做太多的准备,为什么呢?一个是你现在离高考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个时候更重要的还是要全身心投入到最后一个月的冲刺过程中,使高考成绩更好。我们现在在高考之后进行复试的工作,考生放松心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结合自己平时的喜好和自己的优势,充分把自己展现在考官面前,这就足够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