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真能决定专业生死?_专业与就业_高考报考-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就业率真能决定专业生死?

发布时间: 2016-02-16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华东师范大学大二女生小许,学的是公共关系专业。她说,当初选这个专业,是觉得所开设的诸如社会学、资讯学等课程知识面很宽,都是自己喜欢的。因此,对毕业后的求职还是十分乐观的。虽说国家有了专业预警,但具体到每个人来说,求职的前景还是要看自己的学业状况与综合能力。

小许话语所指的,正是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整理并公布的近两年(2012年、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低就业率专业的前景,是继续我行我素还是关停并转?身处低就业率专业的学生何去何从?围绕这些问题的纷争,也成为当下教育界的一个热点。

发布红黄绿牌

教育部公布称,全国范围内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有: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旅游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市场营销、动画、知识产权、广播电视编导、表演、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电子商务、贸易经济、公共事业管理等15个专业。

其实,对低就业率专业发出预警,近年来已是常态。2010年,根据全国相关调查数据,麦可思教育机构发布了当年度大学生红黄绿牌本科和高职专业名单。红牌专业系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前10个专业,即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指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前10个专业。绿牌专业是指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的专业,即需求增长型专业。

记者发现,在此次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较低本科专业榜单中,上海也有10个专业名列其中。它们分别是:汉语言文学、工业设计、法学、软件工程、行政管理、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数学和应用数学。其实,这也不是上海第一次发出专业预警。从全市层面看,被预警的专业在本市高校中重复设置较多。市教委表示,对于列入预警的本科专业,相关高校要在认真分析和评估本校专业点的基础上,鼓励扶持优势特色专业点,淘汰质量低下的专业点。

严防盲目扩张

那么,专业设置重复,特别是高考时第一志愿录取率偏低,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据《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11个专业大类中,法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79%,排名倒数第二,远低于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88%)。该报告主撰稿人王伯庆博士在对各专业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的分析中发现,不仅是法学专业,还有一些专业存在着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如果不调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不会缓解。我国有500多个本科专业,但大比例的失业人数集中在少数专业,表明这些专业现在严重过剩。王伯庆认为,部分热门专业严重过剩凸显了供大于求的专业盲目扩张问题。他认为,对于就业率过低专业的在读大学生,可鼓励其转专业或就读第二学位。此外,部分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一味追逐社会上所谓的热门,也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王伯庆还表示,全国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有约35.9%的失业人数集中在少数的10个专业,其中有8个专业早在2007的调查时,就被公认为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如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这也可以说是国家出台专业预警的一个重要背景。

慎用就业导向

教育部表示,整理并公布低就业率专业,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引导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要求,高校设置专业须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各高校今后在申报专业时要参考全国、分省(市、自治区)的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充分考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避免盲目布点、重复设置。

显然,发布高校专业预警,就是要在专业设置与学科教育中,充分发挥就业率的导向作用。然而,在国内高校中,就业率虚高也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叶志明表示,一些地方过分注重就业率排名,预警专业还有被取消的风险,导致部分学校为了生存,不得不弄出各种小动作。今年就业形势不好,高校就业率还都在95%左右。因为往年都是这个比例,今年到不了,就意味着你这个学校或者专业不行了,还有谁会来报考?叶志明说。

汉语言专业就业率低,就减招;哲学专业学生找工作难,就关停如此围着就业开设专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华东师大首任校长孟宪承曾提出过大学三理想,即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对此,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深表赞同。他认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恰是现代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应逐步完善的三个重要使命。 学生要基于兴趣的学习,不应带有浓重的功利性。如果考上好的高中,仅仅是为了考上好的大学;如果选择一个专业,仅仅是为了找一个赚更多钱的工作,或者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那么,这样的学习是可悲的。他说。

合理配置市场

根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万,2014年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2015年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50万。在这样持续走高的毕业生人数背景下,个别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并不意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由此引出的问题是,以就业率决定专业的生死,是否真正科学、真正有效。

智联招聘资深人力资源测评师高长青认为,如果仅以专业的就业情况作为预警或减招的依据,容易造成一窝蜂的办学倾向高校跟风开设所谓热门的专业,又纷纷减招或关停所谓冷门的专业。他说:有些专业的供给量偏大,有些专业的需求不足,是受一段时期内的经济环境影响的,但办学是有周期性的,本科四年一个周期,往往很难从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就预测到四年后的就业情况。另外,从大量的招聘实践来看,会发现许多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首要的并非专业对口,而是十分看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比如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这些素质与大学所学的专业没有太大的相关性。

某个专业在上海的就业率低,并不代表在全国其他地区就没有用人需求,这里还存在一个学生愿不愿意在全国就业市场上合理流动的问题。高长青说,我国就业市场的省市差异极大,仅以就业来衡量专业质量、办学效益,是一种短视的表现。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相对狭隘性,使得这些重要专业出现了人才供给配置不均衡,而这也并非专业设置本身之错。

微评

就业率要辩证看

因为就业率太低,中文系就不要办了。如果有人这么说,一定会被斥为荒唐。那么,如果是物流管理呢?是不是就可以取消这个专业了?恐怕,同样不能这么武断。

这不是在说笑,汉语言文学和物流管理,真的一起进入了教育部公布的上海10个就业率较低专业的灰名单。

对于就业率,要辩证看。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发布权威的就业率信息,是必要的。从学校到学生,将其作为办学或是求学的参考,也是完全可以的。大学的专业设置,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大一进了个热门专业,到大四变成冷门,也不是没可能。所以,学校切忌盲目扩张,学生切忌盲目跟风。

办学也好、求学也好,眼睛不能只盯着就业率。大学并不只是培养职业人才的场所,更是知识分子和国家精英的摇篮。一些基础学科,怕是就业率再低,也要办下去,并且要办好。读大学也不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更要培养独立的学习、研究、思考能力,养成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忘了这一条,读书意义何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