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扩张形势严峻 专家:招生成文凭生意_高考新鲜事_高考报考-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高校专业扩张形势严峻 专家:招生成文凭生意

发布时间: 2014-12-15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高校专业盲目扩张亟须纠偏

专业的开设与削减,招生人数增减,宜建立在社会发展需求与国家科技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而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

教育部近日透露,共有61所高校在一年内申报增设7个以上新专业,其中黑龙江科技大学申报在2015年新设立56个本科专业。《瞭望》资讯周刊记者对此调研了解到,近年来我国高校专业扩张形势严峻,专业大杂烩、管产不管销、热门专业冷就业等现象突出。

福建工程学院是一所工科院校,其前身是解放前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素有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等美誉。经过近年一再开设新专业,该校工程色彩淡化,已经扩张成涵盖工、管、文、理、经、法、艺等7个学科大类的综合性大学,其人文学院便开设了英语、汉语言文学、广告学、资讯学、视觉传达设计等5个本科专业。

类似现象较为普遍。本刊记者梳理发现,不仅211、985等综合性重点大学文理兼备、涵盖11大学科门类,一般本科和专科院校,包括理工、农林、财经、语言、航空、城建等专业性院校也追求学科大而全,其中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文科门类,经济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等专业,几乎在各等级、各类型院校中都有开设。

高校一窝蜂开设经管法专业,有多重考虑。福建工程学院某教授说,院校开设理工科专业,要购买设备、建设实验室,要求高、投入大,而经管法文科专业投资小、师资要求低,一些高校出于招生考虑,在师资力量不足、就业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盲目增设新专业,比如福建省某高校的二级学院会计系就开了12个班、六七百个学生,这纯粹是为了经济利益考虑,对学生太不负责。

除了经济效益,扩张新专业的冲动还源自高校领导个人的政绩考量。学校搞大了,感觉脸上有光,就像以前学院改成大学一样。现在系改成院,专业改成系,系主任、院长一大堆,显得高大上。南开大学教授袁辛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办学理念比较功利,它们在设置专业时以学历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只要社会有旺盛的学历需求,它们就会开设一些专业,并将招生当成一种文凭生意。

多位在校大学生对本刊记者反映,高校专业盲目扩张后问题重重:一是学校重视不足,较偏的专业开设后经费、课题、学生工作投入不到位,导致发展缓慢甚至畸形;二是师资水平低;三是办学经验不足,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育部2012年颁发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指出,高校设置专业须具备6个基本条件,包括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但本刊记者采访发现,该6项基本条件在操作过程中缺乏实质的约束力和指导性。

近期,教育部公布了2012年、2013年全国15个难就业专业,其中就包括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贸易经济、公共事业管理等经管类热门专业;北京市就业较低的10个本科专业中,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经济学等悉数在列。

多位教育界人士和高校教师认为,尽管高校专业设置不能完全以就业为导向,不必严格规避学科交叉办学,但目前形势逐步脱离实际、愈演愈烈,宜予以纠偏。

受访者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有大致分类,重点高校应体现综合性、文理相济,重视知识体系的积累和传承,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学术能力;专业性院校,宜重视进一步做强特色专业,农林院校就专心做好农林学科,医学院校就专心做好医学;一般本专科、高职院校宜明确学校定位,充分考虑学生就业问题,培养高级技工人才。

专业的开设与削减,招生人数增减,宜建立在社会发展需求与国家科技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而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教育主管部门要发挥行政系统的优势,在与其他行政部门交流、研讨并掌握具体的调查材料后,适时调整高校专业目录,科学指导高校专业发展。

此外,在专业设置审批上,教育主管部门宜改进审批条件,在实践操作中应该更加严格把关;宜结合学校和地区发展特点,通过教育资源投入分配,来调整学校专业开设。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一方面宜明确学校发展方向、端正学科建设态度,减少专业增设的利益化取向,加强与社会、企业的沟通,充分听取教育一线师生的思考和建议,合理开设相关专业且控制专业人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