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让校园欺凌者就读专门学校_综合资讯_高考资讯-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不妨让校园欺凌者就读专门学校

发布时间: 2017-04-24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今天我们说说校园霸凌。

  不妨让校园欺凌者就读专门学校

  就读专门学校是一个不错的选项。让施暴者进入专门学校,既可以避免其在普通学校继续无法无天,欺凌他人,又可以避免被普通学校“抛弃”后流落社会走上邪路。还可以施加更严格的教育乃至惩戒措施以矫正其不良行为,挽救迷失的灵魂。

  4月17日,湖北省教育厅联合省内8部门发文,要求“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明确提出,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

  根据湖北省的意见,所谓“专门学校”,即指曾经的“工读学校”,在满足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对在校学生实施重点看护。一般来说,专门学校的管理更为严格,甚至实行一对一看护,有“惩戒”未成年施暴者的意味。因此,是否要求施暴者进入专门学校,应设置科学公正的程序,尽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而非拘泥于“三同意原则”。

  近年来,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且很多事件情节极其恶劣,令人发指。但普通学校却无法对学生行使相应的干预、矫正、惩戒等权力。而且,多数中小学在校生未满16周岁,甚至未满14周岁,即便其非常顽皮难以管教,甚至对他人施暴造成严重后果,也无法对其施加治安管理处罚,遑论刑事制裁——当前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让犯错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意义和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就读专门学校则是一个不错的选项。让施暴者进入专门学校,既可以避免其在普通学校继续无法无天,欺凌他人,又可以避免被普通学校“抛弃”后流落社会走上邪路,还可以施加更严格的教育乃至惩戒措施以矫正其不良行为,挽救迷失的灵魂。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也指出,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

  但目前的“三同意原则”却成了阻碍施暴者就读专门学校的主要障碍。由于一些人对专门学校及工读学校还存在误解,认为工读学校的名声不好。加之这些学校管理较为严格,甚至有可能“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一些父母很可能基于娇惯溺爱子女立场出发,拒绝将施暴者转入专门学校,施暴者本人可能更不乐意。这样一来,专门学校自然会形同虚设,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应当说,“三同意原则”旨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属于程序正义。但遗憾的是,该原则唯独没有考虑受害人意见,这样的程序正义其实欠缺科学性和合理性,不是真正的程序正义。要知道,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基本上均是未成年人,这些人的身心创伤更应该得到及时抚慰,其合法权益更不能被漠视。本身施暴者有错在先,要是再回避矛盾,以保护权益为名不敢触动施暴者利益,受害人将更加感受不到公平正义和制度温暖。譬如,施暴者如果继续与受害人同处一个学校,很可能还会发生暴力或欺凌事件,让受害人雪上加霜。

  因此,是否让施暴者就读专门学校,应摒弃“三同意原则”,注重参考受害人意见。或者说,可从更为超脱的第三方立场出发,不被受害人或施暴者“意见”羁绊。如要求心理专家及教育专家对施暴者的心理和人格作出全面评估鉴定,并在此基础上举行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公益组织、受害人、施暴者共同参与的听证。总之,要更加科学、合理、妥善地对待施暴者,让应该接受专门教育者接受适当教育,成长为健全的社会个体。

  适用话题:教育、霸凌等

  本周热闻:全民阅读从“轻阅读”开始

  陈佳冉

  一位朋友问我:“如何做到深度阅读?”和书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我,竟一时语塞。在这样一个喧嚣的世界,任何一种“深度”体验,都是不易为之的。深度地投入一种兴趣,深度地结交一个人,深度地阅读一本书。也许将油墨印在纸上、装帧成册、束之高阁的书籍,在许多人眼中,本就有一种天然的“重量”,这种“重量”让人心生敬意,也让人望而却步。于是以为,读书特别是深度阅读,非要腾出专门的时间,沐浴更衣、净手煴香,方可为之。所以,我们最常听到的不读书的理由,是“没有时间”;最熟悉的妨碍“深度阅读”的原因,是“静不下心”。读书,对许多现代人来说,竟成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一位作家说:“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这种“重量”如果成了阅读者的心理负担,或者成了疏远书籍的借口,那么,在“世界读书日”的今天,我们倒希望提倡一种“轻阅读”,轻轻拿起手边书,不妨随意翻一翻。没有期待,不问收获,或许就成全了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阅读体验。

  书不可以强读。对于读书,自古就有许多谆谆教诲:读书,所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所见要真,所闻要切,所感要深,所思要透……在传统社会,这些读书的好处、门道或许是一种启发;但在现代社会,太一本正经地劝读,就像是不合时宜的宣教,让人生出一丝反感。不要总想着“为什么读书”“为什么没读书”,直奔主题式的苦读,会使阅读成为一种打击型的嵌入力量,让人的精神弹力逐渐消失。知识青年在田间地头啃读经典、神思千里的年代已经过去;在脚步飞快、潮流瞬变、信息爆炸的今天,书不该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也不该是挥鞭的武士,而应是温顺的马驹,是杯中的明月,以一种“陪伴者”的姿态出现。读书的佳境,如同美好的爱情,是投契、沉浸,让彼此没有负担。

  读书如登山,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可以“停车坐爱枫林晚”;读书如行舟,可以“千里江陵一日还”,也可以“漂漂荡荡,在水一方”。“轻阅读”说到底,就是一种阅读心境的解放。只有卸下包袱,灵魂才能壮游。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比故意的强迫阅读、深度阅读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所谓的“全民阅读”“书香社会”,也就是一种让“阅读”举重若轻、渗透内化的社会氛围。阅读,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内心需求,就像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平常。几年前,西班牙政府曾经赠送公民每人一本《堂吉诃德》,其作者塞万提斯对读者说:“就是最忙的人,读这种小说也是正当的消遣,因为弓弦不能老绷紧了不放,人是个软弱的东西,没有一点适当的松散,是支持不住的。”

  适用话题:阅读等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五十三)

  【作文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黑客和病毒制造者利用漏洞让病毒或木马侵入他人电脑,从而可以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扫描电脑,就是为了修复漏洞,保护电脑,使其不出故障。那么,我们的内心是否也需要扫描呢?

  请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深度扫描,纯净升华心灵

  当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虽然网络带给了我们便捷,缩短了时空,到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程度。但网络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和故障也都纠结着我们,我们需要天天扫描电脑,净化软件,清除垃圾和病毒。在生活中,我们的心灵是否也需要扫描呢?我们心灵中的垃圾和病毒,也需要实时扫描清理。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纯粹的人。

  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周遭环境的影响,精神领域需要深度扫描,保证我们的头脑清醒,心灵纯净,精神饱满,愉快地投入生活和工作中。

  深度扫描内心,补全漏洞塑造精彩人生。世俗之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物质世界中,功名利禄,金钱美色,高尚与低下,美好和丑陋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东西,时时会困扰我们。如你选择了高尚,就要排除庸俗的骚扰,让心灵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三分剑气,七分月光”诗仙李白的诗,大气磅礴吞吐出半个盛唐。但他也时时受到功名和物质的困扰,他曾深刻地反省过自己,扫描了自身的漏洞,最终让为国建功立业的儒家精神占据心头,而成就了一个伟大的“青莲”居士。因此,扫除杂念,清醒头脑,塑造精彩人生,这是古今每一个拥有正能量的人,共同的崇高精神追求。

  深度扫描内心,防漏未然坚守重塑灵魂。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一生光明磊落。尽管他名气很大,影响很广,贡献很多,深受人们的拥戴。但是他还不忘常常反思自己。从《一件小事》中管中窥豹,他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思想,把作为旧时代知识分子的自己深刻地剖析,让矮化的灵魂自现原形,而塑造了车夫的高大,这种自曝自私和丑陋,不但没有使他矮化,反而他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事实证明,深度扫描内心,会使心灵更加纯净,人性更加美好,这才是真正的伟大。

  深度扫描内心,消弭漏洞获得精神升华。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反抗种族歧视的领袖,在长达几十年的监狱生活中,他不断自我扫描内心。反思“冤冤相报何时了”的问题,终于他放弃了暴力和武装反抗,领导非国大党忘记仇恨,脱胎换骨,和平争取民主和权力。心平淡如水的他终于赢得了成功,在就职总统大典上,向曾经对他施暴的监狱看守敬礼。当曼德拉消弭心中的种族仇恨,他心中的漏洞早已补齐,人性战胜野蛮,他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可见,经常扫描心灵,会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扫描内心,让人们变得纯净;扫描内心,让人们精神升华;扫描内心,让人们变得伟大;

  深度扫描,让凡俗的我们也会变得崇高,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让我们时刻剖析自己,扫描自己,在精神领域推陈出新,借用毛泽东的话:只要勇于自我解剖,常常自我扫描的精神,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修改与点评】

  1.标题《深度扫描,纯净升华心灵》能够深刻准确地解读材料,起到揭示文章中心的作用。

  2.结构层次清晰。本文开篇引用和解析材料,引出中心。主要段落采用并列式的论述结构,运用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角度对中心展开论述,统领三个段落。列举三个正面事例,充分论述分论点,并在论述结束时加以总结,使结构更加谨严。

  3.结尾段有特色。用排比句紧扣论点,借用领袖名言指出剖析扫描的深刻意义,升华中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