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分析及复习_高考文综复习方法_高考总复习-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近五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分析及复习

发布时间: 2020-01-08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文综学科在高考中难度可以说是算的一号人物的,不过只要经过合理系统的学习,坚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蕴含的规律,再结合文综所特有的特点,就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0年高考文综复习方法,简单实用的复习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一、回归原点,万变不离其宗,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中把握高考

历年高考中的政治试题均是变与不变的统一。变的是材料,不变的是知识;变的是问法,不变的是题型;变的是思路,不变的是套路。无论是什么人出题,无论出题人是什么思路,无论结合什么样的社会热点,高考试题答案的组织都是围绕课本知识来展开的。而对于课本知识的考察在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中均有相应规定。因此,我们在备战高考时应当以不变应万变,回归原点,从课本知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分析、研究、解读高考命题。我们在教学及备考工作中要做到三个回归。即回归课本,回归考试大纲,回归考试说明。

1.回归课本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课本知识是试题答案组成的关键,无论答案有多么精简、凝练,和材料联系有多么紧密,都始终以课本核心知识为灵魂。以19年全国一卷40题第二问为例,题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加以说明。通过对比参考答案与课本中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的相关知识,不难发现答案中意识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即为课本知识中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答案中克服错误观念即为课本知识中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综上来看,高考试题答案是课本知识的变式,是对课本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备考工作中一定要回归课本,重视课本,以基础知识为主干,无论是正文还是名词点击、相关链接或是专家点评,都一定要加以关注,引导学生去理解、背记和运用。例如,17年全国一卷第14题,考察了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个概念,而这个概念就出现在经济生活课本第八课的名词点击中。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高考对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考察更多地体现在客观题题肢的错项中。以19年高考全国一卷客观题12,17,18,19,20,22,23题为例。12题的①商品的质量是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是错误的说法,正解应为价格是衡量价值的尺度;17题的④某市的做法是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教育文化事业的体现,这个说法也不确切,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xx市不一定属于民族地方,另外注意民族乡也不属于民族地方;18题的②错在中国是北极事务的主导力量;19题的②错在植根于民族历史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20题②错在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应将决定改为影响;22题①错在立足关键部分,应改为立足整体,②错在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23题①错在认为量变比质变更重要,②错在忽略了事物场所的变更及排列组合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因此,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越高就越有利于在运用排除法解题时效率的提升。所以,在备考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掌握知识点的准确说法,分析、归纳易错点、易混点。特别是注重经典素材的积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不光引导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我们在讲解量变引起质变时,利用田忌赛马与ODG字母排序两个例子生动形象地解释了事物场所的变更即内部排列组合的变化也会引发质变。

2.回归标准磨刀砍柴不误工,用好考试大纲、说明及新课标

历年高考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都在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中有着相应的规定,对学生的能力考察也在新课标中有着明确的要求。

参照考试说明,以近五年高考全国一卷政治主观题哲学部分为例,15年考察的是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属于深度考察、综合考察内容,10年11考,重点在于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的主客观原因、认识具有无限性的原因,知道认识的过程是什么,能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分析现象问题;16年考察的是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属于深度考察内容,10年3考,重点在于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能熟练运用教材上关于价值观导向作用的两个方面内容分析具体材料的基础上,还能从价值观的性质角度进行分析,同时要结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以及价值的实现等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17年考察的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属于深度考察内容,10年5考,重点在于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三个方面的作用;18年考察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相关知识,属于基本考察内容,10年2考,重点在于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并能运用其观点、内容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19年考察的是意识的作用相关知识,属于深度考察内容,10年7考,重点在于理解并分析意识能动性的几个特点,理解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并能根据现实事例分析意识的作用。

综上可知,近些年哲学类主观题的命题最大特点有两个,一是五年内不重复,二是以考试大纲中规定的核心知识为主。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近五年中,全国一卷分别考察了认识论(主体差异性)1次、社会历史观3次,唯物论1次,所以在2020年高考政治命题中有极大概率不会重复出现上述内容,而我们关注的重点则可以放在认识论中的实践和真理,辩证法中的联系、发展、矛盾、创新相关内容上。因此,我们在备考制作复习学案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或复习目标的设置应参考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再结合课本。如此,才能使得备考方向更准,复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二、关注试卷新变化,从考点、分值的分布中分析高考趋势及变化,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首先,纵向对比,以19年全国一、二、三卷为例,在客观题数量部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数值比例分别是:一卷4:3:2:3;二卷4:3:2:3;三卷4:4:1:3。特别是一卷各部分总分的比值为30:24:18:28。其次,横向对比,近五年来全国一卷各部分选择题数量的对比:15年4:3:1:4;16年4:3:1:4;17年5:2:1:4(注:17年经济类选择题增加一道可能是对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第一个五年阶段,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成就的一个凸显);18年4:3:2:3;19年4:3:2:3。综上看来,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在高考数量、分值中所占比例虽然较低。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十九大召开前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各项制度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国家不断提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各地创建,国家领导人在重大场合发表讲话时注重引用古人名言,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为持久的力量。整个社会目前都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各类典型,各种精神,重视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强调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因此,文化部分很有可能在今后的高考分值比例中继续增加,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文化生活这本教材,特别是教材的新变化,尤其是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结合近五年全国一卷文化类主观题进行分析:15年考察的是第九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16年考察的是第七课民族精神相关知识;17年考察的是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相关知识;18年考察的是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中的先进文化相关知识;19年考察的是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中的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相关知识。综上并参考考试说明,预测2020年文化类的主观题重点时,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关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关内容,这一部分属于深度考察,10年4考,重点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创新主体、克服错误倾向等多个角度掌握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关注第六课中华文化相关内容,这属于基本考察,10年6考,尤其是选择题,要全面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特有的包容性三个特征,区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三个表现;关注教材的新变化,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思想道德建设这部分内容。

三、关注重要时间节点,从国家发展重大阶段、关键年份、时事资讯中搜集信息

以19年全国一卷39题为例,材料内容与国家重要时间节点有关,材料当中有这样一句话: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也将迎来70华诞,这就是高考题与重大时事的结合。而2020年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时间节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全面摆脱现行标准线下贫困的最后一年,展现大国的责任、信誉与担当,可以从政治生活最后一单元走进国际社会去考虑;2020年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另外,在新一轮的高考时事周期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以下热点:1、关于十九大报告中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这个历史新方位的论断,可能涉及到哲学部分知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而这个点很有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察;2、中美贸易战,可能会涉及到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特别是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深度考察,综合考察,10年5考,要识记世贸组织的作用、原则以及入世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影响,理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3、建国70周年国庆大阅兵以及建党100周年,可能会涉及到政治生活中党的领导相关知识,这部分属于深度考察,综合考察,10年4考,选择题较多,但有两次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需要我们重点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识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以及如何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最可能是经济生活的新内容,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建设,特别是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关知识。5、习近平总书记近一年的足迹,关注总书记的去向和对相关地域的考察等相关内容,结合教材知识加以分析。6、近期的香港事件,个人觉得这件事情虽然是近期热点,但由于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中央没有给该事件定性,因此不会出现在高考的试卷中(或者得到解决之后,因该会从意识形态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出题,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即爱党爱国爱人民)。综上而言,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工作中结合时事资讯,社会热点作为补充材料及时总结归纳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熟悉相关资讯。

四、关注题型广度、深度、难易度,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明确知识核心,学会发散式记忆

以1 9年全国一卷16题为例,材料和选项中涉及到了政治生活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内容,也就是说,高考题目考察的不仅是单一的知识点,更有可能是一整课或是一个单元范围内的知识,尤其是主观题的设问,对于答题范围的明确会采用单元题目、课题或是框题的形式。例如:17年全国二卷28题第2问要求学生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回答问题,文化传播是文化生活第二课第二框题,这就是典型的通过框题定范围。另外,更多的则是以核心知识来确定范围,例如:19年高考39题设问中的说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给到了核心主体是人民政协。40题第2问设问中的意识的作用,考察的是意识这个核心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知识上的逻辑关系,理顺框架,搭建体系。因此,在备考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在课堂导入或课堂小结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明确知识核心,学会发散式记忆!从总体上提高复习中关于知识背记方面的效率。

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备考策略及方法指导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觉得,把它用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上是很恰当的。米就是知识,巧就是方法。知识的掌握是 方法运用的基础,方法的妙用是知识呈现的关键,只有二者相结合,才有可能在高考中取得较高的成绩。结合我校高三年级在高考政治备考策略及一轮复习工作中的相关做法,给出如下建议。

1、规圆矩方主观题解答方法分析

政治高考要求学生应具备四种能力,即获取与解读信息等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而主观题的解题过程,恰恰就是学生对这四种能力的综合运用。

以19年全国一卷39题为例,材料如下: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也将迎来70华诞。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由34个界别组成,包括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

2018年,全国政协召开了1次全体会议、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2次专题协商会、1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1次网络讨论会、18次对口协商会、4次提案办理协商会,进一步形成常态化、多层次、各方面有序参与的协商议政格局。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是获取与解读信息,突出的是审题,审题一是审设问,二是审材料。审设问需要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考察范围;②明确设问类型、答题方向;③明确材料核心。而审材料需要带着设问中的材料核心去解读材料内容。以这道题为例,从设问中获取的范围是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政党制度中的一个主体人民政协,设问类型、答题方向是地位和作用,材料核心是国家治理体系。因此在解读材料的时候需注意哪些语句体现的是国家治理内容。

其次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突出的是整合,整合课本中的知识点。以人民政协这个点为核心,可以联系到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主题、协商民主的渠道、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等内容。

再次是描述和阐释事物,突出的是联系,联系知识与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规范化、术语化对材料进行准确的描述与阐述。例如:①人民政协的地位: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材料第二段中的人民政协的组成体现了人民政协汇聚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③材料第三段的专题协商、网络议政、协商议政体现了参政议政,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④材料第三段会议常态化则能体现出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也涉及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最后是论证和探究问题,突出的是规范,即要求学生组织答案时 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能够运用学科术语回答问题,最后形成规范、完整的答案。

综上所述,我们在培养学生主观题作答的能力时,应更加提醒学生注意精简语言、精心书写、精妙布局。要求学生语言规范,以知识为核心,切忌口语化;字迹清晰工整,切忌潦草化;卷面分清层次,标明序号,切忌混乱化。

2、迎刃而解选择题解答方法归纳

在备考工作中,对于指导学生掌握解答选择题技巧的能力还需要加强。引导学生抓好关键信息,巧妙运用排除法,对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整合。

以19年高考全国二卷12题为例,材料如下:

.某国生产资讯纸所需要的纸浆以固废纸为原料,消耗的固废纸20%以上依赖进口。出于环保需要,2019年该国开始限制固废纸进口。不考虑其他因素,正确反映短期内该国资讯纸价格变化的图示是(图中S表示供给,D表示需求)

根据近几年高考各类选择题的出题频率,我们会发现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是必考的一个点,通常以选择题曲线变动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对于价格变动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审题能力。这道题的4分在高考中是属于我们必须拿到的,通过对有关技巧的整合,我们会快速准确地做对这道题。

首先是明确几个基本概念:S表示供给(生产者);D表示需求(消费者);P表示价格;Q表示数量;E表示均衡价格点。

其次是明确相关知识,价格变动对于生产和消费的影响,需要注意从一般商品、特殊商品、相关商品、产量、生产要素、需求(供给)弹性等角度考虑。

再次是注意其它条件不变或不考虑其它因素这个条件,正确审题、读图。

以上述这道题为例:通过材料可知限制固废纸进口就是供给量减少,即S向左平移,其他条件(包括P价格、D需求)不变,直接得出答案B项。(A项是供给量增加,C、D项都是需求量变化)另外,还需注意需求有弹性,供给也有弹性。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而供给弹性恰好相反,高档耐用品供给弹性小,生活必需品供给弹性大。最高限价一定在价格均衡点下方,最低限价一定在价格均衡点上方。

3、事半功倍关于错题本、积累本的使用

在指导学生备考时,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对于错题本、积累本的使用。错题本的运用是为了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不要使之成为学生的负担。要针对反复错的题型、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及时消化、巩固。在积累错题时,千万不要抄题,抄题是对于宝贵的复习时间的严重浪费。明确要求学生该裁剪的裁剪,该粘贴的粘贴,所必须手写的文字是错因分析,特别注意是知识性的错误还是审题性的错误。错题本一定要越积累越薄。

4、按部就班做好一轮复习常规化工作

每一轮复习的侧重点均要有所不同,一轮复习注重知识细节,复习注重框架引领,三轮复习注重综合练习。尤其一轮复习,是高考备考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一轮复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考的成败。做好一轮复习工作,首先,一定要回归课本,抓好细节,除了正文外,小字部分,包括相关链接,专家点评,名词点击都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其次,选择适合本学校本学科教学模式的复习资料,引导学生系统化规范化复习。再次,根据考试说明、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难点设置复习目标,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复习学案,难易适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分层,促进学生整体成绩的提升。再次,以背为主,以练为辅,背练结合,让学生既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又在练习中学会灵活运用。再次,抓好重点生,落实承包工作,根据学生在政治学科中的不同弱项,或抓背记,或抓主观题、或抓选择题的训练,有针对性地培优补弱。最后,精选习题,根据高考要求制定阶段性测试计划,分析复习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巩固复习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因此,在最后的备考阶段,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为学生做好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心态,让他们以更加充分的准备去迎接2020年的高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