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名师手记之:政治篇(十五)_高考政治复习方法_高考总复习-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2009年高考名师手记之:政治篇(十五)

发布时间: 2009-09-11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二、易混点:

误区一: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无差别。

注意:民族节日蕴涵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它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文化载体来展现。

误区二:文化传播的途径只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三种。

注意:文化传播途径有着丰富的形式,而不仅仅限于上述三种途径。特别是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传媒多样化、载体多样化,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多样化。

误区三:大众传媒的发展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注意:大众传媒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虽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旧传媒并未消失,仍在当今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传播渠道多、方式灵活、反馈及时等特点。

误区四: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注意: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误区五:传统文化的影响是积极的。

注意:不能简单地将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归结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要取决于传统文化的性质和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做到因时而变、与时俱进。

误区六:文化继承等同于文化传播。

注意: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误区七: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对文化发展影响的程度是相同的。

注意: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和教育都会对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这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社会制度的更替导致的是新的文化形态代替旧的文化形态,是质变,所以对文化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误区八: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注意: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误区九: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注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但文化创新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误区十: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注意:错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误区十一:文化创新就要求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注意: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对文化创新所起的作用是双向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国文化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误区十二: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矛盾的。

注意:二者是可以统一的。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合作、共处。

三、名师导学:

1.学法指导:(1)系统复习法。本单元讲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通过文化的多样性论述中外文化关系,第四课通过传统文化论述古今文化的关系,第五课是对前两课的总结,文化创新就需要把握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关系。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辩证分析法。即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又要看到他们的差异;既要看到当今时代各种文化间的沟通、交流、理解和融合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又要看到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对待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既不能完全继承和吸收,也不能完全抛弃和排斥。(3)热点分析法。学习知识时多关注热点时政,如十七大报告中的关于文化的论述、世界全球化下各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文化周、孔子文化节、韩流在我国的影响等。

2.命题前瞻: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要认识到,随着实践的发展,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融合中,我们的文化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时,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这些问题均可能成为高考的重点。在题型上,主观、客观试题中均有反映。主观试题一般运用一些图表、数字、案例等具体材料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另外,复习时要注意一些与文化生活相关的时政热点,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的论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