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做好自我减压 做个“六要”家长_家长必读_高考总复习-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家长要做好自我减压 做个“六要”家长

发布时间: 2011-07-27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有调查表明:考生的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家庭,他们担心考不好会愧对父母年复一年的倾情付出,愧对父母日复一日的悉心照顾,愧对整个家族寄予的殷切希望,担心父母脸上无光,在同事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顾虑一旦落榜给家庭经济增加额外负担考生的一系列担心,使得全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到家长身上,在高考即将到来之际,人们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家长在高考期间做孩子的心理按摩师;做孩子的营养保健师;做孩子的资料搜集员和报考志愿的高参;孩子脆弱时,家长要做励志顾问;孩子郁闷时,家长要做不良情绪的回收站林林总总的要求令家长无所适从,这给原本已经十分焦虑的家长带来更多的心理负担,似乎孩子一旦发挥不好或报考失误,家长难辞其咎。

给家长减压:考生家长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并非每个家长都有足够的物质和精神能量,把孩子照顾得面面俱到。拿报考志愿来说,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弄明白五花八门的高校专业、孰高孰低、录取条件等等,很多家长甚至不会使用互联网。还有的家长在生活中自身还存在很多困扰,又怎堪担当孩子的心理按摩师?因此,高考之际,我们在关注考生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到备受煎熬的考生家长,给家长制定言语和行为标准是可以的,但更重要的是,标准要适合他们,并且告诉家长: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事实证明,家长做得再优秀,也只是外因。给家长解压,等于间接地给考生解压。

一要放轻松

有研究表明,情绪反应具有相当的传染性,考生年龄正处于十七八岁,心理结构尚不稳定,受暗示性强,加上高考应激,正是负性情绪的易感人群。有些家长在孩子高考之前,自己心理上变得紧张、焦虑、不安,担心孩子考试失利,担心孩子承受不了高考失利的打击,担心孩子失利日后难于生存。这些预支的担心,势必会在家庭内部造成一种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有些家长甚至请假在家专门照顾孩子,把高考变成生活的重中之重,对孩子的生活细节过分关心,这都是自身焦虑情绪的表现。

所以,建议考生家长借助孩子高考的契机,把生活节奏适当放慢,不要把工作安排得太满,学会慢生活,在呵护孩子的同时,也学会呵护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关系,适当满足自己,这是保持情绪愉快的关键。你不需要时刻死盯着孩子,孩子学习的时候,你可以和爱人去公园散步,也可以跟朋友去看场电影;你不必为孩子端茶倒水、不离左右、疲惫憔悴,要知道,温暖明媚的笑容远比战战兢兢的呵护更能稳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带来轻松。

二要用耳朵陪伴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伙伴,尤其对于考生来说,在学校里同学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彼此沟通的机会少了,有些孩子感觉情绪无处宣泄,压抑苦闷。这时候家长便有了用武之地,但需要注意的是:陪伴孩子最好多用耳朵少用嘴。你无须挖空心思、想方设法给孩子出主意;你也无须充当一个心理分析者和安慰者你只需面带微笑,专注地倾听孩子的诉说,或点头,或简短回应:哦,是这样,后来呢,目的是表明你在认真地听,促使孩子继续说下去。

家长的倾听本身就是对孩子的接纳和包容,这让孩子可以勇敢地说出所有内心的感受,家长有机会充分了解孩子,便于双方建立亲密互动关系。倾听表示父母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在家长无条件的倾听下,有机会梳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找到答案。有了倾听做前提,孩子更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减少逆反。总之,用耳朵陪伴孩子能给其带来信心和力量。

三要适度照顾

过度照顾会让孩子背上情感包袱,也无形中削弱孩子的力量感,家长也容易口出怨言。有些家长误认为高考前应该给孩子做好每一顿饭,加强营养,大鱼大肉地补。其实没有必要,生活上的规律是要有的,孩子本身也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家长如果偶尔有照顾不周的时候,也没必要过于自责,孩子给父母做顿热乎饭,体验当家作主的感觉,也不是坏事,赏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远比自责来得积极。饮食上孩子平时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营养平衡搭配好就行。

四要多提醒

考前一天要提醒孩子将考试用的各种工具准备好,包括准考证,将其装在考试专用的透明工具袋内,并放在醒目的位置。

注意饮食卫生,按常规习惯就餐,给孩子做清淡饮食,以利于胃肠消化吸收。凉拌菜最好经开水焯过消毒,自然状态放凉,确保吃着放心。如去外面就餐,要保证卫生,不要吃太多的大鱼大肉,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影响休息和大脑思维(消化食物时,身体内的氧将有一大半供应肠胃)。

要保证晚上睡眠充足,如果出现失眠,也不要紧,绝大多数的失眠是因为焦虑而引起,而对失眠本身的不合理观念又会引发新的焦虑。绝对的彻夜不眠是非常少见的,而人在应激状态下,每天少一些睡眠并不会影响自身能力的发挥。当孩子为失眠而痛苦不安时,可以告诉他这一道理。有些家长一味强调孩子考前要有充足的睡眠,因而在临考前一两天一改平常的生活习惯,晚上早早地就让孩子熄灯睡觉,这反而会引发失眠。所以应该尽可能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不打乱孩子的生物钟。

孩子如果选择自己去考场,家长不必强求接送。考完的科目不询问考得如何,目标指向下一科。

五要当参谋

在高考志愿的填报过程中,有条件的家长可以事先做些调查研究,收集信息,掌握有关招生方面的政策规定,尽可能为考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作为选报志愿的参考材料,做孩子的参谋,为孩子节约一些时间。条件不具备的家长可以与老师取得联系,也可以向报考方面的专家请教咨询,寻求专业帮助,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子女的情况。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家长的建议可以作为重要参考,但如果父母与孩子的意愿出现严重冲突,高考志愿的选择还是要以考生为主,最终尊重孩子的意愿。毕竟将来的人生之路是由孩子自己去走的。虽然为子女未来当好参谋是家长应尽的责任,但绝不能包办代替,既要当好参谋,又不能过多干预。

六要考后关怀

高考结束,考生和家长都松了一口气,对孩子的关注往往成了真空。从高考结束到接到录取通知书,可以说是考生心灵的真空期,这段时间往往为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十多年的寒窗苦终于结束了,缺少思想准备的考生心理容易出现失重感,考前虚拟的紧张和焦虑都化作了对考试成绩的担忧。尤其是考后两周,60%~70%的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了日常生活。这个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无聊心理、焦虑自责心理、绝望心理、迷茫心理、放纵心理等。考生既要面对命运的莫测,又要面对周围人的各种询问,容易出现突发性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后高考心理。如果不进行适当的考后心理调节,轻则抑郁、自闭、倦怠,重则出现轻生、伤人等行为,对未来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家长在高考结束后要提前给孩子做些安排,比如:同伴旅行、运动健身、技能培训以及其他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分散注意力,重新找到生活重心。有的家长建议孩子利用考后的时间学习驾驶技术、调酒技术、烹饪技术、插花技术等,还有的家长安排孩子与同学结伴出游,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高考是孩子成长必须要跨越的台阶,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作为父母,我们只需做我们能做的,做我们该做的,以从容的心态陪伴孩子长大成人,让家庭成为孩子心灵的避风港,成为孩子理想火箭的发射站,让孩子将来回忆起高考时,内心涌起的是暖流、是感动、是骄傲、是信心、是勇气、是力量。

在考生最需要家长帮助与理解的时候,家长们要充实自身,切不可成为帮倒忙、添烦乱、一意孤行的家长。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