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高考必看资料:语文考试说明权威解读_各地资讯动态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2010年北京高考必看资料:语文考试说明权威解读

发布时间: 2009-12-31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查字典高考专家团队 刘纯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12月23日,北京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发布,各科试卷均有调整,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尤其是语文,删了5道题,加了两道阅读延伸题,一道10分,每题200字,连标准答案都没有,好多考生和家长都没了主心骨。有不少所谓的高考专家都在第一时间对这种变化做了解读,但谈的内容主要都在外围打转,说来说去也无非是注意审题见解新颖表达流畅一类的老生常谈,措辞固然稳妥,但对于复习备考并无实质性的帮助。就好像好些作文老师一教作文,就说要深刻,要细腻,要有文采,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呢?他们给出的只有四个字:多读多写。诸如此类的大道理,是个人都会说,不必由教作文的老师来重复。类似的文章再多,恐怕只会坏了解读二字的牌子。在现在这个年头,大家都有一种片面地追求速度的倾向,殊不知,只有在质量平平的前提下,速度的争分夺秒才有意义,而无论在什么时候,质量都永远是要高于速度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

本人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考试说明》的变化后,沉淀了一周,决定从阅卷评分这一与考生成绩关系最密切的角度切入,为考生和家长备考提出一些实在的方向,并为高一高二的同学如何从现在开始为高考做准备提出一些建议。

谁来阅卷?怎么阅卷?

如果对北京高考语文阅卷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任何解读都只能是隔靴搔痒。北京高考语文每年统一在北京大学阅卷,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领衔,阅卷组由中学老师和北大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构成。由于作文要求由公立学校老师阅卷,因此阅读等主观题的主要阅卷力量是研究生,或者说,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将成为高考语文主观题阅卷的主要执行者,公立学校老师主要还是起一个指导和把关的作用。查字典高中语文陈恒舒老师,去年就直接参与了高考阅读《司马祠》最后一道大题的阅卷工作。

那下面的问题就非常清楚了。实际上,先前诸多解读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高考是高校选拔人才,大学老师命题,中学老师最多只能在外围进行模拟与预测,很难直接接触到大学老师的所思所想,而评分标准的制定与阅卷评分的执行,也主要是由大学的师生承担。我们要做的不是弄清楚中学老师告诉我们什么,而是想明白大学老师和大学的学长需要我们做什么。我本人曾经在大学担任助教工作,阅过上百份论文,非常清楚大学学生和老师对于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阅读延伸题的评判标准是什么,那就是亮点,与众不同的东西,也就是先前解读说的新颖。可问题到这儿不算完,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怎样才能抵达这种新颖?

阅读延伸题的实质:由文章到文本

现在中学老师教书,总爱用一个词,叫文本,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赶时髦。事实上,文章和文本从属于两个不同的知识体系,代表了两种面对文字完全不同的态度。在文章那里,作者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所有对中心思想的认识都必须原原本本从作者的观点与态度出发;而文本这里,作者的权威性被严重质疑,任何对文本进行细读的人,都可以根据其中一个细节,对全文的中心思想进行一番全新的阐释,甚至完全颠覆掉作者原先的构想和设计。过去的阅读题,只能叫文章,不能叫文本,因为它根本不鼓励答题人给出自己的感悟。现在这种阅读延伸题,其实代表了从文章到文本的过渡,答题人可以给出自己个人的意见或看法。但出于稳妥起见,在这里不鼓励答题人完全颠覆掉既有文本的中心和立场,何况200字也无法承担这种任务,因此,严格地说,阅读延伸题只能算处在文章和文本的过渡阶段。换言之,在这种题型当中,一定要有答题人自己的东西,但一切都得从文这个本出发,不能搞空中楼阁。

再看一下《考试说明》对能力要求的变化。现在的要求叫语言运用、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语言运用其实把过去《考试说明》对语文能力的要求全包括进去了,新增加了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是什么的要求?其实,这正是大学对于中文系学生的培养要求,既有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悟能力,又有面对问题探究、分析、写论文的能力。换言之,《考试说明》的变化,表明大学的语文教育已经强势地介入了中学语文教育,这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文学史教育今后必然将成为高考对中学语文教育的要求,因为文学史是对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提供的一个最为基本的方向。中学不要求学生达到大学中文系学生的水平,但方向不会错。

答题时,我们怎么向这个方向靠拢?

总结一下前面两个章节我讨论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阅读延伸题将由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构成阅卷的主导力量,而《考试说明》变化的方向就是大学语文教育以及文学史的要求。两相结合,研究生阅卷的评分标准,必然与答案中体现出的文学史素养挂钩。这里不妨再做一个大胆的预测:鉴于两道阅读延伸题,一道针对古诗文,一道针对现代文阅读,那古诗文方面的阅读延伸考察的应当是审美能力,及鉴赏/赏析古诗文的能力,而现代文阅读部分将更多的考查考生的思想水平,即探究能力。当然,两者并非截然可分,古诗文当中自然也可以体现探究能力,这里只不过描述一种适应多数人的划分模式。

这里可以接续前面的话,讲讲新颖的东西如何具体地在试卷中体现出来。对于古诗文及审美能力来说,一个方法是做到文采斐然,把诗歌的意境完满地呈现出来,这对文笔的要求极高,也不是现在六个月就能练出来的。如果是文笔已经不错的同学,那可以尝试着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我相信这只能涵盖到极小部分的同学,而且根据往年的阅卷经验来看,现在北京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着实堪忧。那么下一个办法就是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其针对性在于:第一,阅读古诗文鉴赏作品(如沈祖棻《宋词赏析》、张燕瑾的《唐诗选析》等),学习赏析古诗文的常用术语,迅速搭建术语系统,同时丰富形容词语汇。可以参照名家精美的赏析文字,仿写几段,找到感觉,同时注意答题的时候切入口千万要小,以小见大,不要大题小作,泛泛而谈。第二,对文学史的几大流派加以更为深入的认识。其实,在前两年的考题中,已经有了这样的倾向,比如用顾炎武考杜甫的沉郁顿挫,用张孝祥考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派,都是以文学史有地位但在中学不出名的作者串连起整个文学史脉络。明白了这一点,备考其实并不困难,百度百科一下豪放派,里面对豪放派发展脉络的描述已经足够,比如现在中学生都知道豪放派有苏轼和辛弃疾,你要是再知道一个张孝祥,那就比很多人都技高一筹;要是再多知道一个陈亮,多知道一个刘过,那就相当了不起了。这些人名本身,就足以构成亮点。

对于现代文及探究能力来说,我们认为,思想深度的培养不是一两天就能实现的,这里面不单有文学史的问题,更有哲学史的问题。当然,有深度,也还得在200字里充分表现才行。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有无深邃的思想积淀倒并非问题的关键,重要的还是文字呈现能力。我建议考生在200字当中,首先体现出由小上升到大的能力。你要面对的问题当然会是一个大问题,但任何大问题背后也都必然有其历史脉络和思想背景。不妨在答题的时候,尝试在其中注入历史意识(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是否曾有人思考过,他们的答案如何,这个问题在历史过程中出现过什么变化)以及现实意识(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的提出有什么现实意义,面对未来我们再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会不会有什么变化);事实上,历史意识和现实意识的引入,与高考对考生的要求也完全吻合。其次还必须由大落实回小。这个小,最好是自己的切身实际,它当然可以是你平时的所思所想,也可以是你发自内心的感悟,只要感悟真正发自内心,就绝不至于过分雷同。无论你的观点是否足够新颖,只要你妥善地经营好这200字的布局,寻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东西,将其合理、恰切地呈现出来,我们也就尽到了自己的义务。

高三、高二、高一:我们现在能做什么?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其实没有必要这么恐慌。实际上,早在07、08年,广东新课改后的高考就已经出现了让考生结合文本谈自己理解的题,分值是6分,这种风吹草动也已经体现在了今年海淀高三期中考试的试卷里,考生对于这种考察形式应该已经不会陌生。此外,在大家水平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只要保证文字流畅,语句通顺,没有跑题,拿个6、7分也很简单。上一章节提示的方法,可以帮助学有余力的同学有效地突破自己的得分瓶颈,再上一层楼,向满分发起冲击,但这种阅读延伸题本来就是提高试卷区分度的,所有学生都拿满分,既不正常,也不现实。对于那些基本表达还存在障碍的同学来说,如何确保自己能够顺利地拿到6、7分,才是更为切实的事情。

对于高一、高二的同学来说,时间其实还相当充裕。现在读沈祖棻《宋词赏析》和张燕瑾的《唐诗选析》,两到三周进行一次仿写、赏析的练笔,对于应付一两年后的高考绰绰有余,而这种练习对于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学审美能力,显然也大有裨益,而且可以让人受益终生。对于探究能力而言,同学现在不妨试着熟悉一下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思维模式,试着打开视野去看问题,试着培养自己的随时思考、深入思考的习惯,多与良师益友沟通交流。我们当然不能指望短时间内能有多大的成绩,但我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在逐渐变得系统、有条理,对生活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慢慢地自己具备了面对世界的问题意识。这显然也是高中课改希望我们能够实现的目标。

当然,查字典的高中语文,也会在这几个方面尽己所能地为广大高中生提供我们的帮助。在今后的查字典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将会逐步地引入大学文学史教育,帮助学生获取面对文学作品的宽广视野以及对文学史本身脉络的清楚认识,切实地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对于问题的分析、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素质拓展部分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对于中学老师根本无力讲授的《影视作品鉴赏》等课程内容的涉猎,将以最为直观的方式告诉大家,什么叫做处处皆学问,处处有问题,真正地培养起同学在身边寻找问题、分析思辨的能力。我们的目标,是帮助高中生在高考的语文考试中,尤其是在阅读延伸这种区分度极大的题目里,遥遥领先于其他同学,并将这种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带到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当中。

过去在高中语文课堂讲授素质拓展的内容,总是缺乏合法性,学生在查字典的高中语文课堂里,所追求的也主要是单调无聊、过了高考就全然无用的应试技巧,完全不看重人文素养与应试能力相辅相成的关系。现在,大学语文教育终于强势地提出了自己对于中学生的明确要求,素质拓展也终于得以在应试教育中获得了自己相应的维度。查字典高中语文的教育理想终于能够进一步地实现,我们终于可以为提升全民的人文素养更切实地尽一份力。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为《考试说明》中体现的变化鼓掌叫好!

相关文章

命题负责人解读2010北京高考

2010年北京高考:各科考试试卷说明

2010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发布 考试范围和内容有变

2010北京高考:考试院就考试说明答记者问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