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为何只见专家不见公众_各方评论_文理分科-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高考改革,为何只见专家不见公众

发布时间: 2009-08-28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目前正在紧张起草《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据参与该专题小组的一位人士透露:目前,对于高考改革初步提出了3个方案,主要是要解决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一次考试定终身的问题。(《扬子晚报》8月9日)

高考改革,可以说是箭在弦上、势在必行。但是改革究竟怎样改,改到哪里去?就目前看来,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整个社会,并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谱儿。在目前国内,上大学还往往还只是被看作是一个改变命运机会,唯学历论依然有着广泛的市场。在这个前提下,无论是闹得沸沸扬扬的文理分科,还是酝酿中的是否还要一考定终身,争议还比较大。甚至可以说,在权力无孔不入的侵蚀下,很多人仍然寄希望于现有制度,期望藉此限制特权的钻营并尽可能地实现在更多人在求学上的公平,并不希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实。

一项决策的酝酿到最终出台,尤其是涉及面广,涉及的利益群体多,为了避免众口难调的尴尬与困境,普遍地以民调和网络问计的方式,征求民意、汇集群策,方能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取得各方利益的均衡,从而让决策本身更有科学性、合理性与现实针对性。纵观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无论是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发展,还是文理科的分分合合,基本都是教育主管部门一言堂,一帮子专家教授窝在一个房子里,埋头苦干几个月甚至十几天,一个可能影响到千万家庭的决策就轻率地出笼并得以施行。而作为主要的参与者和当事人,学生、家长的意见从来与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毫无关系。

我们不是说专家教授的意见不可取,事实是作为教育专家或者资深教育工作者,往往能从深层次或者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但同样,由于身居庙堂之高或者久居蜗室形成的浑身迂腐的卷牍气息,也往往更容易让他们脱离实际,陷入缺乏实践支撑的纯理论主义泥沼不能自拔,陷入闭门造车的尴尬。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导致当下高等教育体系产生了诸多的矛盾与乱象。当然,这种双重角色或者优势与弊端并非不可调和,恰恰恰相反,只要稍加调整,却往往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就拿这次尚未出台的新高等教育改革方案来说。千千万万的学子与家长才是高等教育的当事人,无论如何他们的意见都不能被忽略和置之不理。如果在研制方案之前,能够采取书面问卷调查与网络调查结合,广泛征求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方案和建议,最终由专家教授们进行理论归纳和系统整合,那么方案做出的方案,即使不能说十全十美,更不能百分之百地符合每个人的心愿,但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合理性、科学性,从而得到更多人的谅解和支持。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必须避免闭门造车和拍脑袋决策的习惯性思维定势,因为拍脑门决策已经被证明,往往不是笑话就是闹剧。

可以看见的是,无论是所谓的民间智库的方案,还是教育部专家组的方案,显然这些若隐若现的重大决策,不过仍是在悄悄进行,不过仍是一帮子专家教授在绞尽脑汁地揪头发、拍脑门,而丝毫不见社会公众参与的影子。等到方案已经拿出来了,大家才恍然大悟喔,原来还有这么一个方案啊,自己却毫不知情。事关千家万户的大改革,如此决策,且不论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到底有多少,单就有关部门仍然秉持的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这一股子蛮劲和倔劲,这次所谓的高等教育改革方案,我们很难相信会有一个什么好结果。问题很明显,到时候方案做出来了,再拿出来堂而皇之地征求意见,就难免不会成为先上车后补票,怀上了孩子来逼婚,成了形式主义,走走过场罢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